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空铁公水”全面发力 南昌“综合交通枢纽”蓝图变实景

发表时间: 2024-01-15 作者: 网片

  12月31日,复兴大桥主线万市民将漫步大桥,看南昌变化,共同见证“十桥同架”的里程碑意义;

  南昌国际陆港与11个海港建立合作关系,为更多“江西造”走出国门提供大通道;

  一直以来,南昌区位优势明显,是唯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闽东南三角区3个地区相毗邻省份的省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南昌正着力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力将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南昌“依水而建、缘水而兴”,揽山入城,拥湖发展,桥梁对于南昌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如今,在母亲河赣江上,南昌已建成12条主要跨江通道,由“滨江时代”走向“跨江时代”。

  “我住九龙湖,平时去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要从生米大桥走,开车要40分钟左右,等复兴大桥和洪州大桥通车,过去大概10分钟,就医快多了。”家住融创茂A2区的市民吴易霖说。

  今年6月,南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将大力实施“十桥同架”规划建设,预计2027年所涉十座桥梁全部完工。

  前不久,复兴大桥项目顺利进行首段桥面沥青摊铺,主线贯通进入倒计时。“为确保本次沥青摊铺质量,项目部多次进行沥青摊铺技术交底并召开摊铺动员会,提前谋划编制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案。”中国铁建大桥局复兴大桥项目现场工程师龚文林介绍,此次沥青摊铺顺利完成后,标志着向项目主线贯通又迈出了一大步,向年底主线贯通目标吹响“冲锋号角”。

  位于复兴大桥上游3公里处的洪州大桥正式进入主缆架设施工阶段、隆兴大桥中支主桥进入主梁施工阶段、昌南大桥首个承台顺利浇筑完成、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5座桥梁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如今,一座座桩基群矗立江水之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一批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十桥同架’,我市跨赣江主要通道将从‘十一桥一隧’增加至‘十五桥一隧’,将更有力地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吴頔说,我市将洪州大桥、复兴大桥、昌南大桥、隆兴大桥等重点跨江桥梁与干线道路建设统筹同步推进,打造贯穿城市东西的洪州大道、复兴大道,推进国道320改线,加快城市北二环快速路建设,持续构建两岸路网新格局,畅快“一江两岸”交通。

  “以前从南昌城区去安义古村,从昌铜高速下来后必须绕行石鼻镇街道,要花20来分钟才能到达,旅游旺季时,街道经常出现拥堵。现在走古村大道至少可以节约十多分钟车程,还不堵车,沿途尽是自然美景。”市民王琴说。

  今年5月底全面完工的S218(古村大道段),拉直了高速出口至安义古村的道路,进一步密切了景区与外界的联系。在南昌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包含S218在内的干线路网像是筋骨框架,稳稳地撑起了一座城的交通网络。

  过去十年,洪都大道快速路、前湖快速路、南外环快速路等一大批骨干道路相继建成通车。“十纵十横”干线路网规划实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有效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我市及时启动城市干线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在“十纵十横”的基础上优化提出了“十纵十横十联”,将原544公里的网络加密至730公里。

  “‘十纵十横十联’干线路网逐步推进,未来南昌交通将达到‘103060’的目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科副科长王应华表示,“10”是指10分钟内上骨干道路,“30”是指30分钟内上高速路,“60”是指60分钟都市圈可达。

  我市积极落实交通强省战略,制定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围绕“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有序推动城市“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奋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双港大街上跨昌北站立交桥南半幅正式通车;S426袁渡至梁西(白虎岭至黄马互通段)公路完工;G320南昌市向塘至西山段公路改建工程完工……目前,我市已形成“城市快速路一环线+城市快速路二环线+南昌市绕城高速+南昌市第二绕城高速”的市域“四环”路网。

  提高城市通行效率,既要壮“骨干”,还要通“毛细血管”。今年是“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第二年。截至12月19日,南昌今年已打通“断头路”36条,完成年度通车任务,城市道路南昌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看得见的路网在地上纵横交错,看不见的“动脉”在地下不断延伸。南昌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号线号线号线东延终点直达南昌东站,将实现“高铁+客运”无缝衔接。

  “昌景黄铁路开通后,南昌到黄山的通行时间缩至1个多小时,黄山与景德镇实现半小时通达,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探亲访友,都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自安徽黟县的南昌女婿胡易山,对这条串联皖赣两省“名城、名湖、名山”等丰富文旅资源的高铁线充满期待。

  出赣入皖的昌景黄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已进入倒计时,南昌东站以及全新亮相的南昌南站也将同步投入使用,由此,南昌形成了一座城市四座高铁枢纽站的格局。

  南昌东站是昌景黄高铁沿线唯一一座省会级铁路客运站,为昌景黄高铁与京港高铁交会处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客站。通车后,南昌枢纽轨道系统高速、普速和城际铁路及城市地铁将实现多网融合,形成“四主四辅”客运枢纽布局(“四主”——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昌北机场;“四辅”——南昌北站、向塘站、九龙湖站、南昌南站)。

  “昌景黄高铁对于南昌高铁路网格局的意义不言而喻,打通了南昌往赣东北的快速通道,同时又新增了一条对接长三角的快速铁路。”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查伟雄说,南昌东站和南昌南站的开通,接下来还有昌北机场站的建成,将实现南昌“四面八方”零距离乘坐高铁的外联格局,可进一步提升高铁的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0月24日,昌九高铁正式进入箱梁架设阶段。它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通江西省南北向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建成后南昌到九江只需20分钟,京港高铁大通道将全部贯通。

  “昌九高铁的建成十分关键,代表着南昌将紧随武汉、长沙、合肥之后,完成‘十字型’主框架的高铁建设。”查伟雄说,“昌九高铁将进一步推进九江、南昌、吉安、赣州等城市联动发展,助力南昌进一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也将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昌景黄高铁、昌九高铁以及南昌东站、南昌南站等重点铁路项目的建设,南昌实际运营通车的高速铁路将由现有的4条增至6条,高铁建成总里程将由目前的230公里增加到374公里。

  “加快南昌东站、昌景黄铁路、京港高铁(昌九段)建设的同时,科学规划武咸昌/长昌(九)、昌厦(福)高铁,构建南昌高速铁路网,实现4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王应华说,我市将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的联系,实现多网融合,构建海铁多式联运大通道,稳固南昌至深圳、宁波、厦门、上海等地的铁海联运班列。

  位于西二绕长均互通西侧约2公里处的南昌北二绕城高速公路,是九江永修县南部东西横向出入南昌的重要通道。

  11月29日,南昌北二绕城暨进贤至南昌高速公路合作建设框架协议签约。九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弥补昌九之间没有东西走向快速骨干道路的空白,为两地经贸互动、人员往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加快推动九江全方位融入南昌都市圈。

  12月14日,中铁十八局承建的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南昌绕城高速公路西二环项目全线标主线架梁施工全部完成,成为全线率先完成主线架梁施工的标段,标志着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主线架梁施工已全部完成,正全力冲刺年底主体完工目标,确保明年5月该标段成为全线第一阶段通车路段。”该项目党支部书记赵会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从南昌到省内设区市2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的综合交通格局,进一步加快南昌市“揽山入城”步伐。

  这两条公路作为南昌“二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南昌都市圈内的互联互通,密切南昌与九江、赣江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省会引领战略走深走实。

  近年来,南昌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与珠三角、长三角呈现双高速公路通道格局,已形成“一环八射”路网格局。如今,南昌正加快推进南昌西二绕城高速、北二绕城高速和南绕城高速东延等项目,实现与周边城市群高速公路双通道连通格局,以“环+放射”的干线公路网,完善主要城镇走廊多通道格局,支撑都市圈内城镇产业、郊区旅游的协调发展。

  不沿边、不靠海曾是南昌连通世界的短板。过去,大宗货物必须先运至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出境。

  为寻得突破,南昌开始延伸开放通道,布局优势项目,发展枢纽经济,不断拓展开放广度和纵深,开辟走向世界的“新通道”。而建设国际陆港便成为南昌“构建东西南北‘四方’连通,空铁公水‘四式’联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汇聚的口岸布局”的题中之义。

  4月17日,江西省首列铁海联运“一单制”班列从南昌国际陆港始发,经厦门港无缝衔接直运海外市场;

  8月26日,一趟满载着290台商品汽车整车的国际铁路直达专列由南昌国际陆港驶出,经由满洲里口岸出境,标志着全省首趟出口汽车国际铁路直达专列顺利开行;

  从最开始的上门揽货,到如今客户“送货上门”;从开行之初的每月一班到如今的几天一班;从货物种类单一到货物上万种……作为南昌东联西进、融通亚欧的通道,南昌国际陆港宛若一条现代国际物流“巨龙”,循着铮亮的钢轨,承载起了南昌打造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头羊”的重任。

  “目前港口已经实现中欧(亚)班列每月常态化发行,且货物通过中亚直达班列只需9天左右就可到达。特别是从去年11月5日起,所有从南昌国际陆港开行的中欧(亚)班列都采用了‘铁路快通’的进出境模式,班列出境更加‘畅通无阻’。”南昌县口岸发展中心副主任郭锐说。

  今年5月29日,“南昌—广州”铁海联运双向对开班列首发,标志着广州港在南昌正式设立内陆港,至此打通了昌穗铁海联运新通道。这对于强化广州与南昌两地之间经贸交流,促进南昌腹地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推动构建赣粤携手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南昌国际陆港依托“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优势,创立了“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口岸经济协同联动发展的模式。已面向全球开通运行南昌至荷兰、越南、俄罗斯等9条国际直达班列和南昌至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厦门高崎港、钦州港、广州港等11条铁海联运集装箱外贸班列,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出口企业1200余家,实现亚欧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成为运输时效快、智能化程度高、线路辐射广、服务功能全、综合成本低的外贸班列。

  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11月,铁海联运完成外贸重箱运量98186标箱,同比增长53.38%,服务外贸企业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服务外贸企业数量和外贸重箱运量等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1月至11月中欧班列共开通7列特色班列,其中1列跨境电商班列,6列JSQ汽车整车班列。

  织密开放之网,拓展口岸通道,陆港、水港、空港同向发力的口岸经济已成为南昌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点。

  赣江之滨,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轮船鸣笛起航,货车来回穿梭,大型塔吊满载着集装箱,一件件本土产品从这里远销海外。

  “以往货物从运抵港口到提离港区需要1至2天,现在缩短至15分钟,平均每个货柜节约300元成本,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在体验了码头实施的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通关新模式后,江西中外运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尹霞赞不绝口。

  在建的南昌港东新港区姚湾综合码头是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最多、岸线最长的内河港口码头。目前,码头一期7个泊位通过交工验收,将进一步提升港口靠泊大型船舶能力,提高南昌港的物流水平和运输效率;码头二期内陆域配套工程施工热火朝天,与散货泊位相应的1号仓库已全面完成土方开挖及桩基施工。

  为加快健全物流通道,确保内畅外联,我市确定了龙头岗港区、姚湾港区在内的疏港铁路专用线方案,并纳入《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南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同时,不断完善联运模式,努力推进南昌港东新港区姚湾综合码头项目,积极打造区域腹地货物经铁路运输至南昌国际陆港,铁路、公路短驳至姚湾码头装船,经赣江、长江航道至上海港及江苏沿江港口,换装国际海运船舶的联运模式。

  “现在可以直接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进口三文鱼,真是方便了很多,能极大保证生鲜食材的品质和口感。”宏远物流经理郭海东说,得益于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的投入运营,他们能够又快又好地为市民的餐桌提供更加丰富的国际美食。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我市已开通至香港、泰国曼谷、越南芽庄和新加坡等国际(地区)客运航线。陆续开通至欧洲布鲁塞尔、列日货运航线,加密至北京、天津、石家庄、粤港澳城市、长三角城市等地的班线月,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7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0.5%、113.5%、44.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与货将通过国际航空大通道实现“昌来昌往”。(全媒体记者邬靓蔡欢/文全媒体影视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