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8 03:31:47 | 作者: 烟气分析仪
科技日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刘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
科技日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刘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称,2021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均创下新高,表明尽管人们在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仍未减缓。
“本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清楚地表明,气候变化具有全球影响,而且没有减缓的迹象。”NOAA局长里克·斯宾拉德说,“今年,许多社区遭受了千年一遇的洪水、异常干旱以及历史性高温,这表明气候危机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我们今天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NOAA表示,2021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为414.7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2020年高2.3ppm。这一浓度“根据古气候记录,至少在过去100万年中是最高的”。此外,地球的海平面连续第十年上升,创下比1993年卫星测量开始时的中等水准高出97毫米的新纪录。
报告称,去年是自19世纪中期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之一,过去7年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2021年,热带风暴引起广泛关注,包括去年12月在菲律宾造成近400人死亡的台风“雷”和席卷加勒比海的“艾达”,后者成为继卡特里娜之后袭击路易斯安那州的第二大飓风。随着全球变暖,热带风暴数量预计会增加。
还有一些比较引人注目的其他反常事件,如日本京都樱花季去年3月26日进入全盛绽放期,是自1409年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日本气象厅一名官员称,这很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据美国有线日报道,受近期欧洲多国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影响,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大面积融化,已经融化到危险的程度,即使未来全球气温不再上升,也将对全球数亿人产生重大影响。
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以避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最坏影响,但从地球的现在的状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难度。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但是,由于技术上对单原子比特操控能力仍然不足、光晶格相位漂移较大、缺乏多原子纠缠判定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连接纠缠对和测控多原子纠缠态遇到了瓶颈问题。
优先推荐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6至59月龄儿童及其共同生活的亲属和看护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9月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冯湾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第一组500米长的钢轨稳稳落下,渝昆高铁川渝段全方面进入铺轨阶段。渝昆高铁是全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的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
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执行。
氧28是中子数极多的原子核,它将成为研究超过中子滴线的极限原子核的结构时重要的理论基准,也将有助探索高密度天体中子星的结构。
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创新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难题。
“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对我们企业的科学技术研发帮助太大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星火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高书征在今年泰山创业人才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后高兴地说。
作为本届服贸会重要的科学技术板块,首钢园区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以“数字技术 赋能未来”为主题,布局了通信和数字技术、元宇宙应用两大主题馆。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会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深圳携手并肩,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技术创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已形成规范化、定量化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期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国际值班任务。
长沙聚焦国家所需、发展所向、自身所能,创造性地将视野与格局放在了“全球”。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相关科学元器件实物和原始资料。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电器出口数量超17亿台,同比增长1.4%,出口额2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智能体验优越是中国家电出口逆势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泡干细胞的功能紊乱与多种肺疾病的发生紧密关联,促进肺泡再生对于肺泡疾病和肺纤维化的治疗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今年服贸会上,科学技术创新气息格外浓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综合展国别展区,数字场景、异域风情让人大开眼界;在位于首钢园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专题展上,观众争相体验“数字人”、元宇宙、5G新应用等“黑科技”……
当下,科学技术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
他们中的很多青年人,立志用智慧和汗水,为农业换上坚实的装备、为作物提供舒适的环境、为现代农业孕育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