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G
联系我们 新利18体育登陆入口

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成为国内的日常必备为民众守住第一道防线

时间: 2023-08-25 23:11:55 |   作者: 尾气分析仪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测温成为每个人出行的第一道“关卡”。但传统测温方式需要“人盯人”“一对

产品特性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测温成为每个人出行的第一道“关卡”。但传统测温方式需要“人盯人”“一对一”的近距离检测,面对大规模人群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不仅容易带来排队测温的不便,而且很难保证不会有“漏网之鱼”,甚至还会增加接触感染风险。

  不“挨枪”也能测体温吗?在北京某单位入口,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火眼金睛”的“注视”下,员工们无需排队“鱼贯而入”,更不用在额头、手腕处挨上“一枪”,只需像往常一样步入办公楼,每个人的体温“彩绘”就直接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不再需要拿测温仪给大家一个个量体温,既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非间接接触感染的风险。”一名物业人员和记者说,“只要设置报警温度,一旦有人体温超过这一数值,机器就会自动发出警报。”

  “怎么地铁站没有测温就让直接进站了?”在广州,一些乘客忍不住嘀咕。其实,在乘客步入地铁站的同时,远距离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就已经绘制出了人们的体温“画像”。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随着复工客流增加,逐一用测温枪检查难免影响通行速度。相比之下,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的检测距离可达10米,而且毫秒之间就能测出人们的体温数据。在防疫“黑科技”的助力下,乘客可完全“无感通关”。

  “非接触、速度快,是红外测温的两个主要特征。”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惠民说,“若使用传统测温仪器,每分钟可能测量十几个人;但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以每分钟测量数百人。不但节省人力,而且能保障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人工测温难免有懈怠、疏忽的时候,但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以不知疲倦地24小时不断监测,一旦有发热人员进入监测范围,能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医护人员居住点,安装了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以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体温状况,有很大效果预防新冠病毒在医院内部蔓延。

  截至3月15日,大立科技已有超8000台(套)红外热成像测温仪部署在机场、车站和大规模的公司等人员密集场所。身处武汉的高德红外也在疫情暴发后一个月内,加班加点供货上万套人体测温产品输送至全国各地。

  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指出:“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跟传统的体温计或者额温枪等测量设备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在较远距离、非接触情况下,多目标一起进行体温检测,可以规避大规模体温检测造成的人员滞留,减少人员接触,对于降低疾病风险有一定好处。”

  解决了“快”的问题,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测得“准”吗?

  疫情防控不是儿戏,体温测量往往是第一道防线,要想这道防线筑得牢固,测温仪的“眼”里可揉不得沙子。

  那么,这双“火眼金睛”是如何炼成的呢?答案是探测器+AI算法,而AI算法尤其关键。

  “这就是我们在春节期间熬了3个通宵解决的问题。”百度AI测温系统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基于AI技术,他们开发了一套自适应、自校准算法,可以同时采集身体多个区域的表面温度,并对其进行实时精准推测,使得运算后的结果更接近现场实际环境下通行人员的体温情况,大幅度的提升了体温检测精度。解决戴口罩带来的遮挡问题,本质上是要让机器在被检测人员戴口罩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找到每个人的额头区域。为此,百度工程师们针对口罩等佩戴物,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模型定制开发,又对人脸150个检测关键点进行精确定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研发的这套解决方案,从1月底开始已应用在北京清河火车站。”百度AI测温系统项目负责人和记者说,在单人通道顺序通行条件下,这套测温系统能在1分钟内实现对200人的体温实时检测。

  高德红外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优秀的探测器硬件保障了体表温度信息的精准收集,优秀的AI算法保证了体内温度计算的精准输出。”

  也有一些人听到“红外线”“热辐射”等词语,心里便生出几分担忧:“会不会有辐射?”“对身体是不是有害?”

  相关专家这样认为,红外测温设备不会主动发射红外线,而是探测、采集在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红外线,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快”与“准”的背后,是国产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打破技术封锁、追求自主创新的企业未来的发展故事。

  2003年非典期间,红外测温设备初入公众视野。当时,大立科技生产的红外测温设备凭借检测距离远、速度快等优势,受到上海浦东机场、北京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青睐。短短一周,几乎卖完了大立科技一年的产品库存。

  可是,眼瞅着需求正热,大立科技反而迟迟拿不出新产品供应市场。不少人好奇:究竟是咋回事?

  原来,当时大立科技生产红外测温设备所需的核心器件——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还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该器件不仅有条件地出售给中国,而且从购买到收货也要花上半年以上时间。“当时仓库里就那么些核心器件,用完了也就没有了。”庞惠民回忆道。

  尽管红外测温设备“首秀”备受好评,但由于生产器件依赖进口,产能受制于人,没办法实现持续生产供应。

  但立志容易成功难,大立科技转头就要面对冰冷的现实:产业空白、没有外援、技术资源积累不足……事在人为,大立科技凭借韧劲,一路攻坚克难,最终在2008年成功生产出小批量的探测器。

  然而,这才仅仅是个开始。由于生产工序复杂,真正的挑战是生产出高一致性、高合格率的探测器,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于是,从样品到产业化,大立科技又跨过了无数险关隘口,在2013年终于实现探测器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事实证明,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有未来。“我们现在所有探测器等核心器件都有自主产权。”庞惠民说,“这一次我们不再受制于人,而且我们大家可以出口到国外!”

  不只是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等红外设备的龙头生产企业同样经历了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创新的嬗变之路。

  如今,高德红外经过数十年打拼,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以及数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红外测温设备全部使用的是高德自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高德红外相关负责人说。

  正是因为核心器件不受制于人,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等红外测温设备的生产企业才能在此次疫情暴发初期积极做出响应,第一时间为社会提供红外测温设备,筑起一道防止疫情扩散的“红外防护墙”。(文章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3月20日第10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红外测温技术“诊断”带电设备
下一篇: 犍为县食品药品和质量技能查验检测中心积极开展压力表强制检定作业
相关产品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大气科学能为实现碳中和作哪些贡献
    More
  • 研究表明:氮沉降极明显地增加全球草地ECO氧化亚氮排放速率
    More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构建我国淡水碳汇渔业体系 助力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More
  • 新新一代发光技能---HomoG 1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获批上市! 海博特一直在举动
    More
  • 2022年我国全自动血型剖析仪商场之间的竞赛格式及职业商场规模远景猜测[图]
    More
  • 全主动活动打针分析仪对地表水的测定
    More
  • 科尔康的气体测试装置确保T3检测仪符合有关标准
    More
  • 梅思安(MSA)天鹰系列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高效守护生命安全
    More